又有基金公司副总回归投研,高管回归后业绩排名情况如何?

炒股配资咨询:中经记者 顾梦轩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又有基金公司副总回归投研工作岗位。5月16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张坤不再担任副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将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

炒股配资咨询

<杠杆炒股平台>又有基金公司副总回归投研,高管回归后业绩排名情况如何?

中经记者 顾梦轩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

_ 基金公司高管回归基金经理 _晨星基金数据分析人

又有基金公司副总回归投研工作岗位。5月16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张坤不再担任副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晨星基金数据分析人,将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易方达相关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张坤将继续坚守在基金经理岗位上,全身心投入到投资管理工作中,努力为持有人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

过去,“投而优则仕”是公募基金行业激励优秀投研人才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市场却出现了一股反向回归潮。记者查询Wind数据发现,公司高管回归基金经理岗位后,有基金经理业绩和排名出现小幅回升,也有基金经理业绩回升但排名下滑的情况。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公募基金高管回归基金经理岗位的现象反映了行业对投资能力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和业绩压力下,基金公司希望资深投研重返一线,凭借其专业经验与能力,推动基金业绩提升。同时,一些公司高管对一线投资工作怀有深厚热爱,渴望再度投身其中,通过投资创造价值。

回归本源,专注投研

张坤、陈皓、萧楠一直被外界称作“易方达三剑客”。今年3月,陈皓和萧楠卸任公司副总。目前,“三剑客”全部回归基金经理岗位。

据记者统计,自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放弃管理职务,回归基金经理岗位。比如嘉实基金机构首席投资官郭杰,贝莱德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陆文杰又有基金公司副总回归投研,高管回归后业绩排名情况如何?,万家基金副总经理黄海、乔亮,安信基金副总经理张翼飞,信达澳亚基金副总经理冯明远,诺安基金副总经理杨谷,睿远基金总经理陈光明等。

对于上述基金经理卸任公司副总的原因,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称,有些基金经理只想认真做投资,远离高管繁杂事务干扰而做出的选择。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池云飞指出,基金公司高管回归基金经理的现象,从本质上说是行业内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监管导向发生根本转变,明确要求行业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强调回归投资本源,突出长期业绩考核和投资者利益,促使公司和个人重新审视职业定位与价值实现路径;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升任副总或高管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压力加大,在新考核体系下,管理业绩和投资业绩均面临更高要求,尤其是薪酬激励逐步与产品长期表现、投资者实际回报深度绑定,这也倒逼基金经理只有专注于投研才能更有机会使其管理的产品获得长期收益。

一位公募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最新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做出要求,基金经理需要对所管理的每一只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业绩表现和持有人体验,回归专注于投资工作也更有助于发挥专业投资能力,为持有人创造价值。

“还有可能是因为薪酬的原因。”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透露,基金公司高管薪酬要通过董事会审议通过,高管限薪,基金经理则不受限薪影响。

回归前后业绩变化不显著

高管回归基金经理岗位后,其所管理基金的业绩表现是否真的更出色?记者查阅了部分高管回归基金经理岗位前后的业绩对比发现,部分基金经理在卸任副总前确实存在业绩下滑的现象,但是在回归基金经理岗位后,其业绩回升程度尚不明显。

以冯明远为例,根据公司公告,冯明远于2021年6月18日升任公司副总,又于 2024年10月31日回归基金经理岗位。

_晨星基金数据分析人_ 基金公司高管回归基金经理

天天基金网显示,冯明远目前管理的基金有6只(份额分开计算):信澳研究优选基金A/C、信澳智选先锋一年持有基金A/C、信澳领先智选基金和信澳新能源产业基金。记者查询发现,这6只基金在2021年6月18日—2024年10月31日期间的业绩表现不佳。其中,信澳研究优选基金A份额和信澳新能源产业基金在此时间段内收益率均为负,分别为-5.27%和-11.78%。

除上述两只基金外,冯明远管理的其余4只基金均成立于2021年6月18日以后。这4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到冯明远卸任副总之日(2024年10月31日)的业绩均为负。在上述区间,信澳领先智选基金、信澳研究优选基金C份额、信澳智选先锋一年持有基金A份额和C份额收益率分别为-35.77%、-22.02%、-21.47%、-22.59%。

值得注意的是,在冯明远卸任副总后,他管理的基金业绩均有所上升。Wind数据显示,2024年11月1日—2025年5月20日,冯明远在管基金业绩全部为正,收益大概在1%—5%之间。

从业绩排名来看,冯明远卸任之前,他所管理的基金在同类基金(共14631只)中的排名大概在11000名—13000名左右。卸任后,他管理的基金排名明显上升,其中信澳智选先锋一年持有基金A份额C份额的排名已经在同类21492只基金中上升到5000名左右。

再以张翼飞为例,根据公司公告,张翼飞于2023年5月18日—2024年3月27日担任安信基金副总经理,在这段时间内,他管理的基金业绩收益率在-4%—2%左右,基金同类排名在17322只基金中排在3000—8000左右。而在其卸任之后,他管理的基金业绩均有所上涨,但同类排名却有下滑趋势。Wind数据显示,2024年3月28日—2025年5月20日,张翼飞管理的基金业绩已经上升到4%—14%左右,但其管理的基金同类排名却在19900只基金中下滑到4000—11000名左右。

吴粤宁指出,担任公司高管后,基金经理的行政事务可能占用大量精力,使得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和交易决策之中,进而有可能对基金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不过,若基金经理具备出色的时间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地平衡行政管理和组合投资管理的时间分配,同时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展开紧密协作,以此有效提升投资管理的效率,那么基金业绩也仍有可能保持稳定。

“基金公司副总的管理职责与基金经理的投研职责在工作重点和时间分配上可能存在冲突。”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在决策过程中,副总可能更注重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发展,而基金经理则更关注投资组合业绩和风险控制。

前述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基金公司副总如果是投研出身的话,晋升高管后一般会负责投研业务条线的相关管理工作,除投研相关如定期投资策略会、投资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投研团队绩效考核及管理等工作外,还要协助制定并执行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一些高管序列的会议也需要参与。“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是公司的核心投研力量,其专业能力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也往往因身兼双重角色,可能会导致因精力分散带来一定的实操压力。”该人士表示。

为投研人才设立独立晋升通道

短短一两年之内,多位基金经理卸任公司副总,这是否意味着,公募基金行业的“投而优则仕”的规则发生了变化?

湘财基金方面指出,“学而优则仕”现象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但公募基金行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核心竞争力源自投研领域的专业能力,非管理才能可以替代。分管投研的副总经理回归基金经理现象,即是对专业能力的回归,契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湘财基金方面分析,在2019至2021年结构性行情中,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崭露头角,为了吸引、挽留人才,部分基金公司把晋升作为人才激励的举措,基金经理走向管理岗位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一家公司出现了多个联席负责人的情况。如今的回归潮,有助于区分管理人才与投研人才的属性,让其在不同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专长。基金公司应顺应潮流变化,结合经营实际从组织架构、岗位职能角度作出优化调整,让专业的人专心做专业的事情。

吴粤宁指出,随着行业规模扩张、复杂度提升,投资与管理岗位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渐趋分化,基金经理与高管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边界愈发清晰。清晰的界限划分,有助于防止角色混淆,提升工作效率,使基金经理专注投资,高管专注管理,实现良性互动。不过,这种划分并非绝对对立。基金经理与高管仍需保持紧密沟通协作。

吴粤宁具体分析称,高管借助战略规划与资源支持,为基金经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基金经理的出色表现为公司创造佳绩,反馈于高管的管理决策。行业与基金公司需在界限划分与协作机制间寻得平衡,既规避职责重叠致效率降低,又避免过度割裂使管理与投资脱节。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过去的“投而优则仕”通过职位晋升留住人才,反映出基金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和多元化,除了晋升为高管,缺乏其他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使得一些基金经理在面临职业选择时感到困惑。当前趋势下,行业更倾向于专业化分工。高管需具备综合管理能力,而投研人才责需要回归专业投资本源。“未来,基金公司需在激励机制上区分‘管理序列’与‘专业序列’,为投研人才提供独立晋升通道,而非简单赋予行政头衔。”该人士表示。

本平台提供的行情数据、分析工具及资讯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独立判断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本文链接:http://shboshiedu.com/a/chaogupeizizixun/389.html

二维码
浏览器扫一扫访问

联系管理员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596123666@qq.com